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校企合作方案

04-22 投稿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以下合作: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r

校企合作方案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本事,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本事的教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各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各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各部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三)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一)总体设计原则。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本事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本事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本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三)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本事、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本事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本事本位”课程观。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校企合作方案2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资料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本事,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本事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教务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教务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教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学工处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务处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教务处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教务处主任为第一职责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异常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资料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料,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供给优质的服务。同时要进取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

(2)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技能鉴定、在岗培训等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本事。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本事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四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本事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本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本事、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本事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本事,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本事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本事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资料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资料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本事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资料、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本事、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资料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资料,经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5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景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经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景,对于不贴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到达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作探讨

摘 要: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着眼如何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深入进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高职教育

 本文依据陕西工院与日资企业欧姆龙株式会社近三年来校企合作案例为背景,通过三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希望通过该问题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在订单培养方面提供借鉴经验,促进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工作深入进行。

 1.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高职订单培养工作虽经历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但是校企合作的步伐缓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如何呢?下面就该问题进行分析。

 1.1缺乏科学的法律保障体系

 当前的校企合作保障来源于校企双方的需求,没有科学的法律制度约束校企双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因此校企合作推进速度缓慢。

 1.2缺乏科学的观念指导校企合作发展

 学校注重招生和就业率,针对就业质量的就业率研究不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与日资企业欧姆龙合作的过程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指导,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从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 教学计划 制定等多方面展开工作,校企合作已经卓见成效。

 1.3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应定制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制定需要校企共同研究制定,通过企业调研,校企交流,不断对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形成双方认同的培养计划。

 1.4缺少合理的激励机制,校企合作的改革很难推进

 学院应该鼓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资金上给予保障。

 1.5缺少合理的师资培养机制,加大教师深入企业调研

 人才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雄厚的师资作为基础,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无疑成为校企合作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很难到企业进行深入研究,而要真正熟悉企业工作岗位职责,企业关于管理及技术方面的详细资料和制度,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提高,才能让校企双发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保持同步,师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如何将校企合作深入进行

 2.1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法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做好校企合作

 目前,教育部重视高职教育,鼓励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但是没有指导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企业,政府应采用立法支持,保障订单培养健康稳步发展,使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有法律保障。

 2.2校企双方高层的高度重视订单培养工作

 校企高层的高度重视是订单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之一,经研究分析,多数高校的订单式培养徒有虚名,并且存在校企双方一头热的问题;企业单方面重视,学院因为招生情况比较理想,无闲顾及,一旦学校积极性不高,校企无法深入合作。

 2.3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开展订单工作

 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是离不开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展开校企合作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的需求,企业应选派技术专家参与订单培养的整个环节,仅凭学校培养是无法实现企业需求,必须由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到订单培养工作中去。

 2.4科学合理开展订单培养工作

 在安排订单培养计划的同时必须结合学校专业课程的任务,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教学,否则,学生在双重任务的情况下,培养计划执行效果会大大降低。

 2.5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参与企业实践

 为了学校教育更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和提高订单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学校务必着眼提高师资水平,积极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企业中去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战技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6校企双方选拔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主抓订单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着手抓订单学生管理

 一方面,选择具有责任心强、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优秀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保障;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择也要遵循阅历丰富、企业经验丰富、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订单管理。

 2.7不断完善和规范订单培养各环节的制度

 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遵循必要的制度和规范,必须依据制度来做好合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有了制度和规范支撑,才能进一步深入**和延续校企合作,一旦合作中的某些机构和人员变迁,校企合作将很难持续进行。

 2.8完善的经费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要推进,必须有充足资金作为保障,例如: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的培训、贫困学生的培养等都将产生费用,校企双方必须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作为制度来延续,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入长期进行。

 2.9层层落实培养方案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

 落实订单培养工作是关键,科学合理的计划是方针,切实执行是保障校企合作的关键。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参与订单工作,互相监督,共同参与,保障各个环节都能按照规定进行,才能让校企培养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校企双方必须本着互利互赢,共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立场,通过深入交流和密切合作,落实校企合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订单培养的各项工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才能取得共赢。

 基金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名称:高职“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11-23。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11,5.

 [2]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2010,5.

 [3]石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J].民办教育新观观察.2010.10.

 [4]夏季亭等.民办高校的科学**与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0,20.

 [5]徐永春等.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功能**和作为[J].高等职业教育,2009,3.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